|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15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Donny Lin 10 years, 2 months ago

區域研究在全球化時代的定位讀後                  應華碩ㄧ 黃幼娟

本文與其說是討論"區域研究在全球化時代的定位",不如說是作者因為對於自己身為區域研究學者而感到焦慮。

作者認為「區域」這個概念已經愈來愈受到挑戰,我倒認為「區域」概念的被挑戰,要看是否因為概念而設置藩籬,阻止資訊及物質流動交換。

而國家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則視每個人對國家的定義而定。當然,根據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1],人類都有認同與歸屬等隸屬關係的需求,在無法運用網路與全球接軌的回教國家,當然是認同自己的族人、宗教,但若給這些回教徒充分的時間自由上網,他們會認同什麼就未可知了。因此,作者引911 事件證明全球各地興起了反世貿、反全球化抗議運動,是樂觀的全球主義(optimistic globalism)遭受一連串的挑戰,可能有些倒果為因。

現今全球化的操作,著重於利用網路通訊科技克服了自然地理上的藩籬,追求資訊更便利與順暢的流通;因此也促使人類經濟活動在世界市場中相互依存更加提高,資本、技術和勞務超越了民族國家的界線,在全球市場上快速流動與配置。這是任何研究無法阻擋的趨勢,區域研究若能提供背景知識,促進全球化的資訊交流更快速準確,當然有其必要性,也是其唯一正確的定位。

 

[1]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生理的需求(身體基本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社會關係的需求)、尊重的需求(社會承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

[2]全球化是「一個或一套體現社會關係和交易組織空間的轉移過程,它產生人類社會跨洲、跨區域行為活動、互動、以及權力之流動與網絡化。」

 

 

 

期末練習:試寫兩國的雙邊關係-以臺灣與捷克為例

 

海華碩 羅文嘉

 

[1]捷克雖採「一個中國」政策,但捷方重視民主人權價值、台捷關係發展及台商在捷投資,維持平衡保留態度。對台海兩岸爭議,捷方堅持需以和平方式解決;對我參與國際組織訴求,捷克方面,願意在可能範圍內予以支持。

[2]依據我國海關統計,2012年捷克出口至我國金額為19,974萬美元,較2011年增加4.27%,主要產品為小客車、電容器、起重機、玻璃纖維、鋼鐵、金屬燈泡等;依據捷克統計局資料,2012年捷克自我國進口金額為116,964萬美元,較2011年衰退0.68%,主要產品為:LCD/LED 面板、電子零組件、腳踏車、航空及汽車零組件等;總計2012年雙邊進出口貿易額約為136千萬美元,我國享有貿易順差約97千萬美元。

[3]我國2012 GDP成長率初估為1.1%2013年預估成長率為3.59%。為全球投資環境競爭力評比4th BERI 20128月發布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我國總排名第4(2011),僅次於新加坡、瑞士及挪威;在亞洲地區排名第2名。】

[4]目前鴻海仍為捷克第二大出口商,為捷克創造1萬個以上工作機會,僅次於德國的Škoda汽車。「捷克台灣商會」於20031月成立,不定期舉辦聯誼活動。[5]另華航貨機自200411月起每週2班往返台北-布拉格。 20084月華航與捷航簽署共用班號協定,「臺北─法蘭克福」航線由華航飛航,「法蘭克福─布拉格」間由捷航飛航,雙方共用班號。

 


[1]捷克代表處經濟組商務。20131223日。取自

http://ekm92.trade.gov.tw

[2]國貿局。20131224日。取自

http://www.trade.gov.tw/

[3]行政院文建會(2006)2006年捷克文化資產與文化景觀考察成果實錄。台北:

文建會。頁6-12。台北:文建會。

[4]李秋錦(2003)。歐盟東擴之發展、影響及我國因應對策。經濟研究,4,頁245-250

[5]劉書彬(2000)。歐洲聯盟東擴的課題與影響。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8(1),頁209-236

 

篇章閱讀心得報告:

應用華語研究所 海華組  碩一   劉漢文

 

菲律賓華文教育近二十年的新發展

 

    菲律賓的華文教育發展過程,一如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華文教育一般,同樣也歷經了初創、發展、停滯或受限到復興的不同階段。但相較於其他東南亞國家對待華文教育的態度,菲律賓卻相對地對於華人發展教育的限制較少,相關法律的限制也較為寬鬆。或許可以說,菲律賓政府或社會對華人發展教育一直都是採取比較淡漠的態度,只要華人的發展不對菲律賓人構成實質上的威脅,對於華人興辦教育的動作,便不會像泰國或馬來西亞甚至印尼一樣,採取積極主動的打壓或限制的措施。依筆者的長期的觀察,相較於其他東南亞各國的華人,除了新加坡及馬來西亞以外,菲律賓華人對臺灣的認同以及與臺灣文教相關單位的連繫也可說是較為緊密的。最近二十年來,菲律賓華文教育的復興現象,固然與其華人族群內部對華文教育的重新審視有關,但不可諱言地,中國大陸在經濟上的強勢崛起也對此一現象的產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對多數的臺灣人來說,除了觀光以外,我們對菲律賓這個國家算是陌生的,但是以菲律賓身為東協的成員國家之一以及其在東南亞的地理位置,菲律賓的重要性卻是不容忽視的。從文化外交的角度來說,菲律賓華人對臺灣及菲律賓政府對華文教育發展的態度應該可以是臺灣積極透過華文教育發展文化外交的對象。如果能與近鄰的菲律賓發展出正面的關係,從民間往官方努力,相信對進入東協的各種體系活動會是一項極大的助力。

 

 

 

課後分享-淺談馬政府第一任期的兩岸關係與陸配政策之轉變(二):東亞碩二  林東余

 

其中影響陸配最為深刻的,即是2009年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將陸配取得身分證之時程由原來的八年縮短為六年,使陸配之權益終於能與外配拉近,並放寬陸配之工作權與勞工保險等權利,不再「有條件」同意陸配在臺工作與請領給付,讓在臺陸配得以享受移民應有之權益與保障,甚至有因而取得身分證與投票權之大陸配偶於2012年表態投票予馬英九總統[1]

 

馬政府於首次任期之初便大幅調整與陸配相關之政策法令,以改善其在臺居留之權利,或許確實著眼於陸配與其他外籍配偶之權益相去甚遠,因而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不合時宜之條文,並打破扁政府僅於「工作」及「生活」層面之法令及制度進行調整的消極作為,積極為陸配爭取最為重要之「居留」權益,更有意朝向與外配權益相當之道路調整相關法令。然而馬政府第二任期欲著手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17條之修正,卻由於時機敏感、相關配套政策不足、國內經濟民生情形不振,而使在野黨質疑其背後考量之原因是否單純。

 

馬政府為落實大陸配偶與外籍配偶權益平衡之政策,於2009年頒布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800160091號令刪除《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12條限制大陸配偶申請勞工保險給付之條文,並同時修正公布第17條至第18條、第57條及第67條等關於大陸配偶居留階段年限、工作權、遺產繼承限制以及父母與子女之關係等條文[2],大幅改善大陸配偶過去因兩岸政治因素受到限制之權益。當中以陸配取得身分證之時程由八年縮短為六年最為重要,原因在於陸配在臺若欲獲得完整權益保障,唯一途徑即為取得居留權及身分證,故馬政府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關於居留階段年限之條文對陸配權益之保障向前邁進一大步。

 

綜觀而言,馬政府於第一任期即積極與中國大陸進行經貿交流,冀以兩岸密切交通之關係維持和平現狀,創作互惠雙贏之局面;故對於來自中國之大陸配偶亦逐步寬鬆既有對其之限制及政策法令,尤以縮短陸配取得身分證之年限調整對其最為重要,藉以漸趨邁向陸配與外配權益相當之目標。究其原因,馬政府認為陸配亦是兩岸交流互動下之移民,且大陸配偶係「國內社會議題」,而不為扁政府所堅持之「兩岸政治問題」,故於其首次任期大幅調整與陸配相關之政策法令。(系列完)

 

(本文節錄自筆者學位論文初稿,未經同意授權請勿引用)

 


[1] 李鴻典,〈力挺馬英九!陸配:投完票才回家〉,今日新聞網,2012111日,http://www.nownews.com/2012/01/11/91-2775122.htm

[2]《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