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Revisions (11)

No description entered

January 14, 2014 at 10:19:56 pm by Donny Lin
  (Current revision)

No description entered

January 14, 2014 at 10:15:35 pm by Donny Lin
   

No description entered

January 14, 2014 at 10:14:33 pm by Donny Lin
   

No description entered

January 10, 2014 at 1:34:16 am by 劉漢文
   

No description entered

January 7, 2014 at 11:58:32 pm by 黃幼娟
   

掙扎在威權政體與族群政治中的媒體改革--以馬來西亞「撰稿人聯盟」的實踐為例 讀後 應華碩一 黃幼娟
在2008網路媒體開始興盛之前,馬哈迪為確保馬來西亞威權政體完全由巫統掌控,長期利用媒體操作族群政治,使族群政治的氛圍始終瀰漫在馬來西亞社會。為完全消除異議雜音,執政黨也不斷收購報業媒體,使得報社員工、華社團體、非政府組織與學生群起抗議,形成2001年反對執政黨與媒體集團合謀壟斷媒體的「528 黃絲帶運動」。2001 年6 月8 日,「維護媒體獨立撰稿人聯盟」成立,共有九十名自由撰稿人加入,成為「528 黃絲帶運動」中的一支力量[1]。
但馬來華社因為長期對政治的無力感及缺乏論述能力,反而對危及華社力量的「528報變」消極以對,因此「528 黃絲帶運動」就很快沉寂,顯示了華人在馬來西亞政壇一貫的犬儒作風。
「撰稿人聯盟」雖然成員不多,積極者更少,又缺乏經費,但還是個能反省的團體。核心成員也在 2005 年認清所有問題的根源其實是威權國家的制度壓制力量。因此,「撰稿人聯盟」要打擊國家機器惡意限制新聞自由,並推動修改鉗制言論自由的法規,爭取整體社會的自由民主,也就是更清楚的從公民角度對抗不公不義的政權,不再侷限於華社內部的反媒體壟斷議題[2]。「撰稿人聯盟」從公民角度所提出的批判,從網路平台發聲以擺脫未掌控報業媒體的弱勢,試圖擊破馬哈迪操弄族群情緒的論述,解除威權國家對言論自由的箝制,雖然有些曲高和寡,但也慢慢爭取到某些年輕人之認同[3]。
反觀台灣二大黨,同樣是為了爭取政權而不停操弄族群議題,卻缺乏不斷自省的能力,終至師老兵疲,群眾對政治議題冷感,形成媒體的焦點都在娛樂或社會新聞的炒作,導致台灣群眾集體弱智。這固然是二大政黨的悲哀,更是全體台灣人的悲哀。期望有心爭取政權的二黨人士,能夠提出更宏觀、高明的論述,帶領台灣走出泥淖,而非不停撥弄那不再敏感的族群議題神經,讓台灣在空轉中繼續向下沉淪。

[1] 掙扎在威權政體與族群政治中的媒體改革--以馬來西亞「撰稿人聯盟」的實踐為例,黃國富。
[2] 同上。
[3] 同上。

January 6, 2014 at 2:41:27 pm by 黃幼娟
   

掙扎在威權政體與族群政治中的媒體改革--以馬來西亞「撰稿人聯盟」的實踐為例 讀後 應華碩一 黃幼娟
在2008網路媒體開始興盛之前,馬哈迪為確保馬來西亞威權政體完全由巫統掌控,長期利用媒體操作族群政治,使族群政治的氛圍始終瀰漫在馬來西亞社會。為完全消除異議雜音,執政黨也不斷收購報業媒體,使得報社員工、華社團體、非政府組織與學生群起抗議,形成2001年反對執政黨與媒體集團合謀壟斷媒體的「528 黃絲帶運動」。2001 年6 月8 日,「維護媒體獨立撰稿人聯盟」成立,共有九十名自由撰稿人加入,成為「528 黃絲帶運動」中的一支力量[1]。
但馬來華社因為長期對政治的無力感及缺乏論述能力,反而對危及華社力量的「528報變」消極以對,因此「528 黃絲帶運動」就很快沉寂,顯示了華人在馬來西亞政壇一貫的犬儒作風。
「撰稿人聯盟」雖然成員不多,積極者更少,又缺乏經費,但還是個能反省的團體。核心成員也在 2005 年認清所有問題的根源其實是威權國家的制度壓制力量。因此,「撰稿人聯盟」要打擊國家機器惡意限制新聞自由,並推動修改鉗制言論自由的法規,爭取整體社會的自由民主,也就是更清楚的從公民角度對抗不公不義的政權,不再侷限於華社內部的反媒體壟斷議題[2]。「撰稿人聯盟」從公民角度所提出的批判,從網路平台發聲以擺脫未掌控報業媒體的弱勢,試圖擊破馬哈迪操弄族群情緒的論述,解除威權國家對言論自由的箝制,雖然有些曲高和寡,但也慢慢爭取到某些年輕人之認同[3]。
反觀台灣二大黨,同樣是為了爭取政權而不停操弄族群議題,卻缺乏不斷自省的能力,終至師老兵疲,群眾對政治議題冷感,形成媒體的焦點都在娛樂或社會新聞的炒作,導致台灣群眾集體弱智。這固然是二大政黨的悲哀,更是全體台灣人的悲哀。期望有心爭取政權的二黨人士,能夠提出更宏觀、高明的論述,帶領台灣走出泥淖,而非不停撥弄那不再敏感的族群議題神經,讓台灣在空轉中繼續向下沉淪。

[1] 掙扎在威權政體與族群政治中的媒體改革--以馬來西亞「撰稿人聯盟」的實踐為例,黃國富。
[2] 同上。
[3] 同上。

January 6, 2014 at 2:40:40 pm by 黃幼娟
   

掙扎在威權政體與族群政治中的媒體改革--以馬來西亞「撰稿人聯盟」的實踐為例 讀後 應華碩一 黃幼娟
在2008網路媒體開始興盛之前,馬哈迪為確保馬來西亞威權政體完全由巫統掌控,長期利用媒體操作族群政治,使族群政治的氛圍始終瀰漫在馬來西亞社會。為完全消除異議雜音,執政黨也不斷收購報業媒體,使得報社員工、華社團體、非政府組織與學生群起抗議,形成2001年反對執政黨與媒體集團合謀壟斷媒體的「528 黃絲帶運動」。2001 年6 月8 日,「維護媒體獨立撰稿人聯盟」成立,共有九十名自由撰稿人加入,成為「528 黃絲帶運動」中的一支力量[1]。
但馬來華社因為長期對政治的無力感及缺乏論述能力,反而對危及華社力量的「528報變」消極以對,因此「528 黃絲帶運動」就很快沉寂,顯示了華人在馬來西亞政壇一貫的犬儒作風。
「撰稿人聯盟」雖然成員不多,積極者更少,又缺乏經費,但還是個能反省的團體。核心成員也在 2005 年認清所有問題的根源其實是威權國家的制度壓制力量。因此,「撰稿人聯盟」要打擊國家機器惡意限制新聞自由,並推動修改鉗制言論自由的法規,爭取整體社會的自由民主,也就是更清楚的從公民角度對抗不公不義的政權,不再侷限於華社內部的反媒體壟斷議題[2]。「撰稿人聯盟」從公民角度所提出的批判,從網路平台發聲以擺脫未掌控報業媒體的弱勢,試圖擊破馬哈迪操弄族群情緒的論述,解除威權國家對言論自由的箝制,雖然有些曲高和寡,但也慢慢爭取到某些年輕人之認同[3]。
反觀台灣二大黨,同樣是為了爭取政權而不停操弄族群議題,卻缺乏不斷自省的能力,終至師老兵疲,群眾對政治議題冷感,形成媒體的焦點都在娛樂或社會新聞的炒作,導致台灣群眾集體弱智。這固然是二大政黨的悲哀,更是全體台灣人的悲哀。期望有心爭取政權的二黨人士,能夠提出更宏觀、高明的論述,帶領台灣走出泥淖,而非不停撥弄那不再敏感的族群議題神經,讓台灣在空轉中繼續向下沉淪。

[1] 掙扎在威權政體與族群政治中的媒體改革--以馬來西亞「撰稿人聯盟」的實踐為例,黃國富。
[2] 同上。
[3] 同上。

December 18, 2013 at 8:38:56 am by 黃幼娟
   

掙扎在威權政體與族群政治中的媒體改革--以馬來西亞「撰稿人聯盟」的實踐為例 讀後 應華碩一 黃幼娟
在2008網路媒體開始興盛之前,馬哈迪為確保馬來西亞威權政體完全由巫統掌控,長期利用媒體操作族群政治,使族群政治的氛圍始終瀰漫在馬來西亞社會。為完全消除異議雜音,執政黨也不斷收購報業媒體,使得報社員工、華社團體、非政府組織與學生群起抗議,形成2001年反對執政黨與媒體集團合謀壟斷媒體的「528 黃絲帶運動」。2001 年6 月8 日,「維護媒體獨立撰稿人聯盟」成立,共有九十名自由撰稿人加入,成為「528 黃絲帶運動」中的一支力量[1]。
但馬來華社因為長期對政治的無力感及缺乏論述能力,反而對危及華社力量的「528報變」消極以對,因此「528 黃絲帶運動」就很快沉寂,顯示了華人在馬來西亞政壇一貫的犬儒作風。
「撰稿人聯盟」雖然成員不多,積極者更少,又缺乏經費,但還是個能反省的團體。核心成員也在 2005 年認清所有問題的根源其實是威權國家的制度壓制力量。因此,「撰稿人聯盟」要打擊國家機器惡意限制新聞自由,並推動修改鉗制言論自由的法規,爭取整體社會的自由民主,也就是更清楚的從公民角度對抗不公不義的政權,不再侷限於華社內部的反媒體壟斷議題[2]。「撰稿人聯盟」從公民角度所提出的批判,從網路平台發聲以擺脫未掌控報業媒體的弱勢,試圖擊破馬哈迪操弄族群情緒的論述,解除威權國家對言論自由的箝制,雖然有些曲高和寡,但也慢慢爭取到某些年輕人之認同[3]。
反觀台灣二大黨,同樣是為了爭取政權而不停操弄族群議題,卻缺乏不斷自省的能力,終至師老兵疲,群眾對政治議題冷感,形成媒體的焦點都在娛樂或社會新聞的炒作,導致台灣群眾集體反智。這固然是二大政黨的悲哀,更是全體台灣人的悲哀。期望有心爭取政權的二黨人士,能夠提出更宏觀、高明的論述,帶領台灣走出泥淖,而非不停撥弄那不再敏感的族群議題神經,讓台灣在空轉中繼續向下沉淪。

[1] 掙扎在威權政體與族群政治中的媒體改革--以馬來西亞「撰稿人聯盟」的實踐為例,黃國富。
[2] 同上。
[3] 同上。

December 17, 2013 at 11:08:34 pm by 黃幼娟
   

No description entered

December 17, 2013 at 11:01:48 pm by Lobun
   

No description entered

September 12, 2013 at 1:55:07 am by 楊聰榮 Edwin Tsung-Rong Yang